第(3/3)页 诸臣对柴宗训的任命皆无异议,不说陈恕确有才干,单说杨延昭,驻守高丽数年,处事机敏,智勇双全,不下其父,自然堪当虎翼卫都点检一职。 柴宗训还下旨追封李崇矩为“少保”,谥号“武恒”,并升任其子李继昌为泾州知州, 因王祐笃志词学,且卒于任上,柴宗训追封王祐为“少师”,谥号“文达”,升任其子王旦为外事部右侍郎。 除此之外,柴宗训还当朝宣布,将在宫中修建“昭勋阁”,把其在位之时,有功于大周的文臣武将绘像后悬挂于阁中,为后世楷模,受万世敬仰。 “朕即位以来,昼夜不忘世宗遗愿,以平定天下为己任。但仅仅依靠朕一人,实难成事,若非有功之臣襄助于朕,又何谈兴国?朕尚不知天命几何,只能先将逝去的有功之臣,一一列入阁中,还望卿等自勉,以兴大周。” 柴宗训的目的其实很简单,用一批死去的“功臣”,催生另一批活着的功臣,这笔买卖怎么看柴宗训都不会吃亏,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,为了能够在有生之年,依靠功勋挤进阁中,从而选择为大周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。 第一批入选昭勋阁的功臣,柴宗训已经了然于胸,不外乎就是自他登基以来,那几位功劳甚大的辅政大臣,以及为大周南征北战的已逝将领。 柴宗训的突发奇想,将大周文臣武将想要扬名立万的心,统统勾了出来。 睿思殿中,李云烟早知柴宗训并不是单纯为了李崇矩与王祐之死而伤心不已。恰恰是担忧大周有才能之人,不能接连入其彀中,如此一来大周兴盛便无以为继。 想着想着,李云烟顿觉下身一热,没一会便弄脏了一条衣裙。距离上次月事还不足十日,李云烟觉得事情并不简单,连忙让宫人宣来了太医。 “可有何不妥之处?本宫记得清清楚楚,十日前这月事方才来过……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