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月余之后,内阁拟定了几个新年号作为备选,以备柴宗训决断。 此时,柴宗训正在福宁殿中对着那几个年号发愁,内阁都是挑着那些好字眼来定,让他一时之间也难以抉择。 “陛下,太子殿下来了。” “让他进来。” 既然元明来了,柴宗训眼前的难题不如交给储君来定。 太子元明本是为了迁都一事,前来向柴宗训请旨,可否准他随同内阁一道,外出考察新都选址事宜。 还未来得及开口,柴宗训就给他抛来了一个难题。 “恰好你来,内阁拟定的年号,爹爹一时也没有头绪,也听听你的意见。” 太子元明从柴宗训手中接过内阁的奏本,只见上面赫然列着三个备选的年号,分别是“崇文”“元圣”“皇德”。 崇文之意,显而易见。大周此前所用昭武,即便柴宗训没有明说,众人皆是心知肚明。过去三十年,大周布武天下,不断扩张国土,文臣始终略输武将一筹。 眼下有机会,内阁定会将带“文”字的年号作为首选。元明心想,难怪爹爹一时之间难以抉择,若是他选了崇文二字,武将那里恐怕不好交代。 于是,元明将视线转移至了后面两个年号上。“元圣”二字,与此前元利的年号遥相呼应,圣则代表帝王圣明,大周圣德之意,含义极好。 “皇德”二字,元明骤然念起来,颇有种过分强调皇权至上之意,不作考虑。 “爹爹属意哪个?” “几个年号的寓意都不错,可见内阁是花了心思的。爹爹只好优中选优了,你觉得‘元圣’二字可好?” 果然!柴宗训的想法与元明一致,二人都偏向于选择“元圣”作为明年年号。 “极好,与‘元利’相似,亦记也好上口。” 话毕,柴宗训便用朱笔在“元圣”二字上画了一个圈。 第(1/3)页